近日,美國東岸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罷工,雖然持續時間僅為3天,但其帶來的影響卻深遠且復雜。據業內專家和最新消息,此次罷工所引發的連鎖反應至少需要數周甚至持續到年底才能完全消化,同時,明年1月再次爆發罷工的風險依然存在。
此次罷工波及了包括紐約-新澤西、薩凡納、查爾斯頓、休斯頓等在內的多達36個重要港口,導致這些港口在罷工期間全面停擺。據壹航運最新獲悉,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預測,美東和美灣港口需要大約三周的時間來處理過去幾天罷工行動中積壓的集裝箱。這意味著,盡管罷工已經結束,但港口恢復正常運營仍需時日。
與此同時,Vespucci Maritime的分析師兼創始人Lars Jensen也指出,此次罷工的余波將持續到今年余下的時間。他強調了罷工對港口運營造成的深遠影響,以及需要時間來逐步恢復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和美國海事聯盟(USMX)已就工資問題達成初步協議,港口工人也已重返工作崗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與自動化相關的更棘手的問題只是被推遲到了2025年1月15日。如果屆時工會與雇主未能就港口自動化問題達成一致,那么美東和美灣港口或將再次陷入停擺的危機。
分析師Peter Sand進一步指出,明年一月中旬恢復談判時,正值中國農歷新年前不久,大批集裝箱將從中國運往美國。這將再次讓碼頭工人在談判中占據優勢地位,增加了再次罷工的風險。他強調,如果雙方不能在此之前解決自動化問題,那么罷工將對港口和集裝箱運輸構成嚴重威脅。
此次罷工的影響不僅限于美東和美灣港口。從全球范圍來看,由于航行距離和運營連鎖反應的影響,運力下降和運輸時間延長的問題將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時間出現。例如,在歐洲與美東之間的運輸市場上,由于停泊時間延遲和運力減少,跨大西洋西行服務的運力將減少約10-15%。而在南美和遠東地區,運力下降的延遲時間更長且分布范圍更廣。
此外,一些運往美國的貨物已在其他地區樞紐卸貨并需要重新裝回船上運往美國最終目的地。這種運營連鎖反應也需要一兩周的時間才能完全解決。同時,為了規避明年1月15日再次罷工的風險,托運人可能會選擇通過美國西海岸運送到替代路線或在1月15日之前通過美東港口及時運送貨物。這將導致從11月中旬到12月下半月的市場受到顯著影響。
綜上所述,美東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罷工所帶來的影響深遠且復雜。盡管罷工已經結束,但消化積壓和恢復正常運營仍需時日。同時,明年1月再次爆發罷工的風險依然存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以應對。托運人和承運人應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以確保貨物運輸的順利進行。
2025-8-29
2025-8-28
2025-8-27
2025-8-26
2025-8-25
2025-8-22
2025-8-21
202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