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5 日,全球航運業迎來一則重磅消息 —— 全球第九大集裝箱班輪公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以星航運(ZIM)正式發布公告,證實旗下船舶已被土耳其禁止靠港,目前正被迫調整航線,相關運營計劃面臨緊急調整。這一事件源于土耳其近期頒布的新法規,對以色列相關航運往來實施全面限制,且禁令自上周五(8 月 22 日)起已立即生效。
根據以星航運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所的文件顯示,該公司通過土耳其當地代理收到土耳其港務局通知:依據新法規,所有由與以色列相關實體擁有、管理或運營的船舶,均不被允許停泊在土耳其港口。這一禁令并非僅針對以星航運,還覆蓋了所有運往以色列的軍用貨物運輸船只,同時明確禁止懸掛土耳其國旗的船只停靠以色列港口。
以色列《Globes newspaper》的報道進一步披露了禁令的實際影響:上周五,以星航運旗下一艘集裝箱船已在土耳其港口被直接拒之門外,該船最終被迫轉往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停靠,而原本計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港裝卸的貨物,目前仍未找到明確的解決方案。這一突發狀況不僅打亂了以星航運的既定航線規劃,也讓相關貨主面臨貨物延誤、轉運成本增加等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土耳其此次禁令并非全球首例針對以色列的航運限制 —— 早在 2023 年 12 月,馬來西亞就已宣布禁止所有以色列船舶掛靠該國港口。但兩者的影響范圍和力度存在顯著差異:馬來西亞僅是以色列的小貿易伙伴,禁令對以色列航運及雙邊貿易的沖擊有限;而土耳其與以色列之間存在大量貿易流量,即便在土耳其 15 個月前實施貿易禁運后,兩國貿易仍未中斷,此次航運禁令的升級,無疑將對雙方貿易往來造成更直接的沖擊。
目前,除以星航運外,MSC 地中海航運、馬士基等全球主要集裝箱班輪公司也正密切關注土耳其政府的后續政策,尋求明確的操作指引。有行業人士指出,當前土耳其的禁令條款仍存在一定模糊性,“船旗并不能保證船舶被允許進入土耳其港口” 的現狀,讓多家航運企業陷入觀望,擔心貿然安排航線可能面臨合規風險與運營損失。
對以星航運而言,此次土耳其禁令的到來可謂 “雪上加霜”。就在上周,該公司剛剛發布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業績已出現明顯下滑: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 15%,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下降 38%,運載集裝箱量減少 6% 至 89.5 萬標準箱(盡管上半年總箱運量同比增長至 184 萬標準箱)。
盡管以星航運管理層此前強調公司具備應對市場挑戰的敏捷性,并基于未來展望上調了 2025 年全年業績中值指引,但此次土耳其禁令的突發,讓公司不得不重新評估運營風險。以星航運在公告中明確警告:若土耳其禁令持續不變,預計將對公司未來的財務表現和運營效率產生負面影響。目前,該公司已啟動應急措施,一方面改變原定掛靠土耳其港口的船舶航線,另一方面加速制定新的運營緩解計劃,以降低禁令對全球運輸網絡的干擾。
土耳其對以色列航運禁令的生效,不僅直接影響以星航運等企業的短期運營,更可能引發區域航運路線的重構與貿易成本的波動。對于依賴土以航線的貨主、貨代企業而言,需及時關注航運公司的航線調整動態,提前規劃貨物運輸方案;而全球航運行業也需警惕此類區域性禁令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在合規運營與保障供應鏈穩定之間尋找平衡。未來,土耳其禁令是否會進一步升級、以星航運等企業的緩解計劃能否見效,將成為全球航運與貿易領域持續關注的焦點。
2025-8-29
2025-8-28
2025-8-27
2025-8-26
2025-8-25
2025-8-22
2025-8-21
202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