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 33 周(8 月 11 日 - 17 日),中國機場(含港澳臺)貨運航班量數據正式發布。本周貨運航班量合計 7701 班,呈現環比暴跌超 10%、同比首次下降的態勢,終結了此前連續 26 周的同比增長趨勢,反映出當前航空貨運市場的短期承壓。
一、整體格局:雙降成主基調,頭部機場拖累明顯
從整體數據來看,本周航空貨運市場表現疲弱:
-
環比大幅下滑:貨運航班量較上周減少 875 班,降幅達 10.20%,單周下滑幅度顯著。
-
同比由增轉降:較去年同期減少 226 班,降幅 2.85%,這是自連續 26 周同比增長后的首次回落。
-
機場分化加劇:在 TOP30 機場中,僅 6 家實現環比增長,杭州蕭山、泉州晉江為增量主力(均超 15 班);25 家機場環比下降,香港機場、上海浦東、深圳寶安等頭部機場降幅居前(均超 70 班),成為拉低整體數據的核心因素。
二、梯隊表現:頭部穩居前列,中小機場有亮點
根據周航班量規模,TOP30 機場可分為三大梯隊,各梯隊內部排名與業績呈現不同特征:
第一梯隊(周航班量≥500 班,6 家):排名相對穩定,降幅普遍較高
該梯隊集中了中國航空貨運的核心樞紐,本周排名僅 1 家變動,整體保持穩定,但航班量均出現下滑:
-
香港機場:以 1374 班穩居第一,環比減少 281 班,降幅高達 16.98%,是頭部機場中降幅最大的機場。
-
上海浦東、深圳寶安、廣州白云:分別以 840 班、689 班、532 班位列第 2-5 位,環比降幅均超 10%(10.64%、11.67%、11.77%),核心樞紐貨運需求短期收縮明顯。
-
鄂州花湖:以 612 班排名第 4,環比減少 51 班,降幅 7.69%,但已連續 7 周航班量減少,增長動能持續減弱。
-
鄭州新鄭:以 500 班排名第 6,連續 3 周突破 500 班,環比降幅 4.21%(相對可控),同時排名反超臺北桃園上升 1 位,成為第一梯隊中唯一排名提升的機場。
第二梯隊(100 班≤周航班量 < 500 班,10 家):3 家排名上升,部分機場逆勢增長
該梯隊機場表現分化,部分機場憑借增量實現排名躍升:
-
杭州蕭山:以 342 班排名第 8,環比增加 20 班(領銜第二梯隊增量),排名反超南京祿口上升 1 位,成為本周貨運市場的重要亮點。
-
蕪湖宣州、青島膠東:分別以 104 班、101 班位列第 13、14 位,排名較上周分別上升 3 位、4 位,其中青島膠東環比降幅 9.82%,但憑借其他機場更大幅度的下滑實現排名提升。
-
臺北桃園:以 483 班排名第 7,環比減少 74 班,降幅 13.29%,排名下降 1 位,是第二梯隊中排名下滑最明顯的機場。
第三梯隊(周航班量 < 100 班,15 個):6 家排名上升,泉州晉江增量突出
中小機場成為本周少數保持活力的群體,多家機場通過增量或穩定表現實現排名提升:
-
泉州晉江:以 51 班并列第 30 位,環比增加 15 班,增幅達 41.67%,排名上升 5 位,是全榜單中增幅最高的機場之一。
-
煙臺蓬萊:以 51 班并列第 30 位,環比減少 3 班(降幅 5.56%),但排名仍上升 8 位,展現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
北京大興、合肥新橋:分別以 55 班、57 班位列第 27、24 位,排名較上周上升 3 位、2 位,中小機場的區域貨運需求相對穩定。
-
廈門高崎、昆明長水:分別以 99 班、98 班并列第 17、19 位,環比降幅均超 16%(25.56%、16.24%),排名分別下降 4 位,成為第三梯隊中的薄弱環節。
三、市場總結:短期承壓信號顯現,需關注后續需求修復
2025 年第 33 周中國機場貨運航班量數據,釋放出航空貨運市場的短期承壓信號:
-
核心樞紐短期收縮:香港、上海浦東、深圳寶安等頭部機場大幅降班,直接拉低整體數據,或與全球貿易短期波動、貨運需求階段性調整相關。
-
中小機場成 “穩定器”:杭州蕭山、泉州晉江等中小機場逆勢增量,部分機場排名顯著上升,反映出區域貨運需求的差異化活力,為市場提供了一定支撐。
-
同比增長終結需警惕:連續 26 周同比增長后首次下降,雖可能受去年同期基數、短期政策或季節性因素影響,但仍需關注后續是否形成趨勢性下滑,以及核心樞紐貨運需求的修復節奏。
此外,澳門機場、福州長樂本周被擠出 TOP30 榜單,進一步體現出中小機場間的競爭加劇。未來需持續跟蹤全球貿易數據、產業鏈布局調整對航空貨運的影響,以及頭部樞紐能否快速恢復增長動能,以判斷市場后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