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對G7盟友的脅迫性外交再次暴露其霸權本質。據彭博社披露,財政部長貝森特在G7峰會上公然要求盟友支持對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國家(主要針對中國)加征200%關稅,卻遭遇集體沉默——當貝森特詢問各國領導人立場時,現場出現"所有人低頭看鞋"的尷尬場面。這種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行徑,連傳統盟友都難以茍同。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對俄制裁的"雙線操作":一方面凍結參議員格雷厄姆提出的500%極端關稅法案作為籌碼,另一方面特朗普在"普特會"前放風稱"25%幾率談判失敗",威脅若俄方不接受停火條件將升級制裁。其意圖明顯是通過能源關稅大棒,同時打壓中俄兩國:既切斷俄羅斯能源出口生命線,又阻礙中國獲得穩定能源供應。
這種脅迫外交已引發三重反噬:其一,G7盟友用沉默表達不滿,德法等國多次強調"制裁不應損害歐洲經濟";其二,俄烏雙方均明確拒絕在領土問題上妥協,使特朗普所謂"土地交換"方案淪為空中樓閣;其三,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能源進口國,200%關稅若實施將直接推高全球能源價格,最終由各國消費者買單。
歷史經驗表明,單邊制裁從不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有效手段。美國若執意將經貿武器化,只會加速推動多極化世界形成,最終孤立的是自己。
2025-8-29
2025-8-28
2025-8-27
2025-8-26
2025-8-25
2025-8-22
2025-8-21
202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