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航空貨運領域動態頻頻,中亞航空新開航線構建亞歐新通道,東南亞對美空運量技術性反彈彰顯市場韌性,阿提哈德航空推遲 IPO 靜待合作價值釋放。這三大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分別從航線網絡、市場調節、資本戰略三個維度,揭示全球航空貨運格局的深層變革。
中亞航空上海 - 阿姆斯特丹貨運航線的開通,絕非簡單的航點增加,而是對傳統亞歐航空貨運通道的一次結構性補充。這家以塔什干為核心的航司,在獲得中國大陸航線運營權僅 3 個月后,便密集新增上海、鄂州航點,并快速完成塔什干 - 杭州首航,其擴張速度背后是對亞歐貿易痛點的精準把握。
從網絡布局來看,中亞航空已串聯起 7 國 9 城的轉運網絡,將中亞的杜尚別、比什凱克,中東的迪拜雙機場、伊斯坦布爾等關鍵節點納入其中,形成了東亞與歐中東市場的高效銜接樞紐。這種布局恰好填補了傳統航線在中亞區域覆蓋的空白,為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農產品等貿易提供了更直接的空運選項。
機隊配置更凸顯其戰略定位:8 架 B767 貨機(含 7 架客改貨)及新增的 B757-200 機型,專注于危險品、生鮮冷鏈等高附加值貨物運輸。這意味著中國的醫藥產品、精密電子元件可通過該航線快速抵達歐洲,而中亞的生鮮產品也能借助冷鏈技術進入中國市場,這種雙向流動將重塑亞歐高附加值商品的貿易節奏。
東南亞至美國航空貨運量的強勢回升,最值得關注的并非 10%~52% 的增長數字,而是其與美國關稅政策的 “脫鉤” 現象。WorldACD 報告顯示,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的增長,本質是對前一周 5% 跌幅的技術性修正,與 8 月 1 日關稅截止日無關聯。
這種 “非政策性驅動” 的反彈意義重大:
這一變化對外貿企業的啟示尤為關鍵:無需為規避政策風險而突擊出貨,市場自然調節機制已能平滑短期波動,供應鏈韌性的提升讓區域貿易更具可持續性。
阿提哈德航空將 10 億美元 IPO 推遲至 2026 年一季度,表面是上市時間的調整,實則是資本戰略與業務布局的深度協同。作為阿聯酋主權基金 ADQ 的全資子公司,其決策背后是對 “合作價值釋放窗口” 的精準判斷。
2024 年以來,阿提哈德的動作頻頻:3 月與埃塞俄比亞航空、4 月與中國東航達成聯營協議,在威茲航空退出后加速航線擴張。這些合作并非簡單的航線共享,而是通過代碼共享、地面服務協同、貨運網絡互通等方式,構建更具競爭力的全球航線網絡。
推遲 IPO 的商業合理性在于:只有當聯營協議帶來的運量增長、成本優化等成果具象化,才能在資本市場獲得更高估值。這種 “先做實業績,再對接資本” 的路徑,為航空業的資本運作提供了新范式 ——合作網絡的價值密度,遠比上市時間點更重要。
上述三大事件共同勾勒出全球航空貨運的新圖景:航線網絡從 “傳統樞紐主導” 向 “區域節點滲透” 轉變,市場調節從 “政策依賴” 向 “韌性自治” 升級,資本運作從 “快速變現” 向 “價值深耕” 傾斜。
對企業而言,需敏銳捕捉這些變化:選擇貨運通道時,既要關注傳統樞紐,也需評估中亞等新興走廊的潛力;制定出貨計劃時,應摒棄對短期政策的過度反應,依托區域市場韌性平穩運營;觀察行業動態時,要透過資本動作看到背后的合作網絡布局,提前把握運力變化趨勢。航空貨運的競爭,正從單一的運力比拼,升級為網絡、韌性與資本智慧的綜合較量。
2025-8-29
2025-8-28
2025-8-27
2025-8-26
2025-8-25
2025-8-22
2025-8-21
202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