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第 21 周(5 月 19 日 - 5 月 25 日),中國機場(含港澳臺)貨運航班量 Top30 榜單新鮮出爐,為我們展現了航空貨運領域的最新動態。這一時期,航空貨運市場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都展現出了積極的增長信號。
整體來看,Top30 周貨運航班量合計達 8596 班,環比增加 301 班,增長 3.63%,延續了近期的反彈趨勢,并且較節前的第 17 周增加了 234 班。同比增加 484 班,增長 5.97%,連續 15 周實現增長。這一系列數據充分反映出中國航空貨運市場的活力與韌性,在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復雜變化中,依然保持著穩定的上升態勢。
從環比情況分析,Top30 中周貨運航班量環比有 19 家機場增加,顯示出市場需求的廣泛提升。深圳寶安、香港機場、煙臺蓬萊表現突出,領銜增量,環比增加均超 45 班。其中,深圳寶安機場以其強大的物流輻射能力和不斷優化的貨運務,環比增加 74 班,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華南地區貨運樞紐的重要地位。香港機場作為國際知名的航空貨運樞紐,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先進的設施以及廣泛的航線網絡,環比增加 53 班,繼續保持著領先優勢。煙臺蓬萊機場則實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環比增加 46 班,排名上升 14 位至第 17 位,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青島膠東、北京大興兩家機場與上周持平,9 家機場微降,但降幅均較小,整體市場波動較為平穩。
在排名方面,前 16 名機場的格局相對穩定,除杭州蕭山反超南京祿口,二者互換位置外,其他 14 家機場排名均無變化。這表明頭部機場在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其優勢地位難以在短期內被撼動。而在第 17 - 30 名區間,市場競爭則更為激烈,4 家機場排名上升、1 家持平、9 家下降。除了煙臺蓬萊機場的顯著上升外,南通興東也上升 2 位至第 18 位,沈陽桃仙上升 4 位至第 26 位,福州長樂上升 1 位至第 27 位,這些機場通過自身的努力和發展,在市場中逐漸嶄露頭角。
具體到各梯隊機場,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
第一梯隊:周航班量≥500 班(6 個),排名均無變化
香港機場以 1634 班排名穩居第一,環比增加 53 班。其作為全球重要的航空貨運中心,不僅連接著世界各地的主要貿易區域,還擁有高效的貨物處理能力和豐富的航線資源,能夠滿足各類高端、緊急貨物的運輸需求,持續吸引著大量的貨運業務。
上海浦東以 931 班排名穩居第二,環比減少 8 班。盡管航班量略有下降,但上海浦東機場憑借其依托上海的經濟地位、強大的產業支撐以及國際化的運營模式,依然是國內航空貨運的核心力量。其在服務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對外貿易和產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鄂州花湖以 819 班排名第三,環比增加 41 班。自開航以來,鄂州花湖機場依托順豐等物流企業,不斷拓展貨運航線,優化運營管理,貨運航班量持續攀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夠有效輻射全國,成為新興的航空貨運樞紐,為中國航空貨運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圳寶安以 811 班排名第 4,環比增加 74 班。深圳作為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和對外貿易窗口,為機場的貨運業務提供了充足的貨源。隨著深圳及周邊地區產業的不斷升級和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對航空貨運的需求持續增長,推動了深圳寶安機場貨運業務的快速發展。
廣州白云以 618 班排名第 5,環比增加 19 班。憑借在華南地區的核心樞紐地位,廣州白云機場在貨運市場占據重要份額。其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航線網絡,能夠為周邊地區的貨物運輸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臺北桃園以 527 班排名第 6,環比增加 6 班。在兩岸及國際貨運交流中,臺北桃園機場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穩定的航班運營和優質的服務,為兩岸及國際間的貿易往來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梯隊:100 班≤周航班量 < 500 班(10 個),排名 1 升 8 平 1 降
鄭州新鄭以 369 班排名第 7,環比減少 6 班,排名無變化。鄭州作為中原地區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優越,航空貨運業務較為發達。盡管本周航班量略有下滑,但憑借其在區域物流中的關鍵地位,依然在全國航空貨運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
杭州蕭山以 360 班排名第 8,環比增加 27 班,排名上升 1 位。杭州作為電商之都,其發達的電商產業帶動了航空貨運需求的大幅增長。隨著電商業務的不斷拓展和跨境電商的興起,杭州蕭山機場的貨運業務迎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航班量持續上升。
南京祿口以 355 班排名第 9,環比減少 7 班,排名下降 1 位。南京祿口機場憑借在長三角地區的地理位置優勢,為周邊城市提供了便捷的貨運服務。雖然本周航班量有所減少,但在區域物流體系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北京首都以 269 班排名第 10,環比增加 10 班,排名無變化。作為國內重要的門戶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在貨運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以滿足首都及周邊地區日益增長的貨運需求。
成都雙流以 249 班排名第 11,環比減少 1 班,排名無變化。成都在西部地區的經濟中心地位,使其航空貨運業務保持穩定。成都雙流機場通過不斷優化航線布局和提升設施水平,為西部地區的貨物運輸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無錫碩放以 154 班排名第 12,環比增加 2 班,排名無變化。無錫碩放機場依托當地的產業基礎和經濟發展,在區域航空貨運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其穩定的航班運營為當地企業的貨物運輸提供了便利。
烏魯木齊天山以 128 班排名第 13,環比增加 3 班,排名無變化。作為連接中國與中亞、歐洲的重要航空節點,烏魯木齊天山機場的貨運航班量有所上升,進一步加強了其在國際航空貨運中的地位,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
南寧吳圩以 127 班排名第 14,環比增加 13 班,排名無變化。南寧吳圩機場在服務西南地區與東盟國家的貨運往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中國與東盟貿易的不斷深化,其貨運業務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廈門高崎以 117 班排名第 15,環比增加 13 班,排名無變化。廈門作為東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在對外貿易和區域經濟發展中,機場貨運業務也隨之增長。廈門高崎機場通過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滿足了當地及周邊地區的貨運需求。
重慶江北以 103 班排名第 16,環比增加 4 班,排名無變化。重慶作為西南地區的重要城市,其航空貨運業務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重慶江北機場通過持續優化運營管理,提升了貨運服務能力。
第三梯隊:周航班量 < 100 班(14 個),排名 4 升 1 平 9 降
煙臺蓬萊以 96 班排名第 17,環比增加 46 班,排名上升 14 位,成為本周榜單中的一匹黑馬。其航班量的大幅增加以及排名的顯著上升,可能得益于當地產業的快速發展、物流需求的增長以及機場自身運營策略的優化。
南通興東以 93 班排名第 18,環比增加 14 班,排名上升 2 位。南通興東機場的發展勢頭良好,通過不斷拓展航線和提升服務質量,吸引了更多的貨運業務,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昆明長水以 91 班排名第 19,環比減少 3 班,排名下降 2 位。昆明長水機場在連接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的航空貨運中具有重要地位,雖然本周航班量和排名略有下降,但依然在區域航空貨運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
天津濱海以 89 班排名第 20,環比減少 5 班,排名下降 3 位。天津濱海機場在區域航空貨運中發揮著一定作用,其航班量和排名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市場需求的波動、航線競爭等。
青島膠東以 88 班排名第 21,環比持平,排名下降 2 位。青島作為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其航空貨運業務在逐步增長,但在市場競爭中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導致排名略有下降。
西安咸陽以 83 班排名第 22,環比增加 4 班,排名下降 2 位。西安咸陽機場在西北地區的航空貨運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盡管排名有所下降,但通過不斷優化運營,航班量實現了增長。
寧波櫟社以 68 班排名第 23,環比增加 1 班,排名下降 1 位。寧波櫟社機場依托寧波的港口經濟和制造業基礎,為貨運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撐,雖然排名微降,但貨運業務保持相對穩定。
蕪湖宣州以 65 班排名第 24,環比減少 2 班,排名下降 2 位。該機場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航班量和排名出現了一定的波動。
北京大興以 63 班排名第 25,環比持平,排名無變化。北京大興機場在逐步完善貨運功能,提升其在航空貨運市場的競爭力,通過持續的努力,保持了航班量和排名的穩定。
沈陽桃仙以 61 班排名第 26,環比增加 10 班,排名上升 4 位。沈陽桃仙機場在東北地區的航空貨運中實現了較好的發展,航班量的增加和排名的上升,反映出其在區域貨運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福州長樂以 59 班排名第 27,環比增加 3 班,排名上升 1 位。福州長樂機場的貨運業務呈現出增長態勢,通過不斷優化運營和拓展市場,逐漸在航空貨運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濟南遙墻以 58 班排名第 28,環比增加 1 班,排名下降 1 位。濟南遙墻機場的貨運業務在本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雖然航班量略有增加,但排名仍有所下降。
溫州龍灣以 57 班排名第 29,環比減少 7 班,排名下降 5 位。溫州龍灣機場貨運航班量的減少和排名的大幅下降,可能受到市場競爭加劇、航線調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澳門機場以 54 班排名第 30,環比減少 4 班,排名下降 4 位。澳門機場在區域航空貨運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著一些挑戰,導致航班量和排名下降。
2025 年第 21 周中國機場貨運航班量 Top30 榜單反映出中國航空貨運市場在持續增長的同時,各機場間的競爭格局也在不斷變化。頭部機場憑借其強大的綜合實力保持著領先地位,而部分新興機場和區域樞紐機場通過自身的努力和發展,也在逐漸提升市場份額。未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各機場自身發展策略的優化,這一榜單還將持續動態變化,各機場也將在航空貨運市場中展開更為激烈的競爭與合作,共同推動中國航空貨運市場邁向新的高度。
2025-9-3
2025-9-2
2025-9-1
2025-8-29
2025-8-28
2025-8-27
2025-8-26
202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