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2024發布:上海、北京、成都領跑,新動能加速涌現
近日,在備受矚目的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上,《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2024》正式對外發布,該指數全面展示了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的最新發展態勢與競爭格局。報告顯示,上海、北京、成都以卓越表現穩居前三甲,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緊隨其后,共同構成了中國航空物流的堅實脊梁。同時,新興樞紐如武漢-鄂州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標志著中國航空物流網絡正向著更加均衡、高效的方向發展。
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精準把脈,引領未來
作為對《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實施效果的權威評估,《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自2020年起已連續四年于服貿會期間發布。該指數通過構建涵蓋機場建設、綜合交通、產業支撐、開放平臺、環境約束等五大維度的33項指標評價體系,科學、客觀地反映了各航空物流樞紐的綜合實力與發展潛力。此次發布不僅為業界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數據,更為區域間的學習借鑒、合作競爭搭建了重要平臺。
上海、北京、成都:穩坐前三,各具特色
上海憑借其強大的機場發展基礎和深厚的產業支撐能力,連續多年蟬聯榜首。上海不僅擁有世界級的航空樞紐設施,還依托其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地位,吸引了大量高端物流資源集聚。北京則在綜合交通和開放平臺方面保持領先,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和高度開放的營商環境為航空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成都作為后起之秀,憑借天府國際機場的投入使用,實現了貨郵吞吐量、起降架次等關鍵指標的顯著增長,成功躋身前三甲。
大灣區協同優勢顯著,新興樞紐異軍突起
廣州、深圳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依托大灣區機場群的協同優勢,保持了穩定的發展態勢。未來,隨著大灣區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這兩大樞紐有望實現更高效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進一步鞏固其領先地位。同時,武漢-鄂州作為新興樞紐的代表,雖然首次納入研究范圍未能直接進入前十,但其快速增長的貨郵吞吐量和獨特的軸幅式航線網絡構建策略,預示著其巨大的發展潛力。
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速,試點成效顯著
隨著國家發改委新批復的上海、杭州、青島和武漢-鄂州等4個空港型物流樞紐的加入,中國已累計批復13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試點,超過規劃總數的一半。這些試點的成功實施,不僅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也為全國范圍內的航空物流網絡構建提供了寶貴經驗。特別是上海、北京等老牌樞紐的穩健表現,以及成都、青島等新興樞紐的快速成長,共同構成了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的多元化、高質量發展格局。
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
面對全球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和航空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2024》的發布為行業指明了方向。未來,中國航空物流樞紐將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航線網絡布局,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同時,加強區域間的協同合作,推動航空物流與制造業、商貿業等深度融合,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貢獻力量。
《指數》的紙質版將于9月26日在重慶舉辦的第六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正式發行,這將為更多關注中國航空物流發展的國內外人士提供深入了解行業動態的窗口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