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迎大動作!匯率望重返 6 時代
2025 年 8 月,全球外匯市場因美聯儲的一則 “鴿派信號” 掀起波瀾。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暗示下月可能降息,這一表態直接引發美元指數單日跳水 93 點、跌近 1%,創下 4 月以來最大跌幅;非美貨幣則集體 “翻身”,多數貨幣單日升幅達 1%,人民幣匯率也隨之進入新一輪波動周期,“重返 6 時代” 的討論再度成為市場焦點。
人民幣匯率異動:中間價創近 10 月新高,升值幅度卻不及預期
8 月 25 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幅上調 160 個基點,報 1 美元對人民幣 7.1161 元,這一數值不僅創下 2024 年 11 月以來的新高,也標志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進入階段性升值通道。
同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同步走強,盤中雙雙收復 7.15 關口,觸及近一個月以來的升值高點。但市場也注意到一個細節:此次人民幣升值幅度并未達到 “常規水平”—— 通常情況下,美元指數每下跌 1%,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會對應升值 0.20-0.25%,而此次在岸、離岸人民幣升值幅度均不足 0.2%,明顯低于市場預期。
不過,CFETS 人民幣匯率指數的平穩表現,為人民幣匯率 “穩” 的底色提供了支撐。數據顯示,該指數波動幅度較小,意味著人民幣在一攬子貨幣中的表現相對穩健,并未因單一貨幣(美元)的波動而出現大幅偏離,這與中國人民銀行 “保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穩定” 的調控方向一致。
美聯儲降息預期:人民幣升值的 “外部推手”,后續影響仍存變數
此次人民幣匯率的階段性走強,核心驅動力來自美聯儲的降息預期。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最快將在 9 月議息會議上宣布降息 25 個基點,部分機構甚至預測,基準情形下,四季度美聯儲可能再次降息,2025 年下半年累計降息次數或達 2 次。
這一預期直接作用于美元指數走勢。截至當前,美元指數報 97.92,若 9 月降息 25 個基點落地,美元指數大概率將進一步下行,為非美貨幣升值釋放更多空間。值得關注的是,新任美聯儲主席人選的潛在變化也可能成為 “黑天鵝”—— 若市場認為新任主席缺乏貨幣政策獨立性,可能引發美元拋售潮,進一步放大美元貶值效應,間接為人民幣升值提供助力。
但需注意的是,美聯儲政策的 “滯后性” 仍需警惕。歷史數據顯示,降息對匯率的影響并非即時見效,且若美國經濟數據出現超預期反彈(如就業、通脹數據回暖),不排除美聯儲調整降息節奏的可能,這將直接削弱人民幣的外部升值動力。
市場分歧:人民幣能否重返 “6 時代”?樂觀與謹慎并存
對于人民幣匯率能否重返 “6 時代”,當前市場呈現出兩種不同觀點,核心分歧集中在 “升值動力的持續性” 上。
樂觀派以部分券商為代表,其邏輯在于 “政策 + 市場” 的雙重支撐。一方面,7 月以來,即便美元未進一步走低,人民幣中間價仍保持穩步升值態勢,顯示出政策層面對匯率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若 9 月美聯儲降息落地,預計人民幣結匯規模將再度放大 —— 企業和個人將更愿意將美元兌換為人民幣,形成市場層面的升值推力。若央行持續堅持 “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的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匯率有望逐步向 “6 時代” 靠近,進而提升中國資產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
謹慎派則更關注 “升值壓力的積累情況”。從數據來看,7 月跨境人民幣凈流出規模處于歷史高位,部分資金通過 “離岸購匯 - 境內平盤” 的路徑流動(即離岸市場購匯后,通過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向境內對沖),這類交易僅反映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中,未計入銀行結售匯統計,導致實際境內外匯供大于求的缺口遠低于結售匯順差規模。此外,7 月離岸人民幣匯率較在岸匯率總體偏貶值,也從側面說明人民幣并未因結售匯順差環比增加而積累強升值壓力。
在謹慎派看來,9 月更像是人民幣匯率的 “觀察窗口”—— 只有當美聯儲如期降息、國內穩增長政策見效、外資持續流入等多重條件同時滿足時,人民幣才可能開啟持續升值通道,否則短期升值或只是 “階段性脈沖”。
三大核心因素支撐人民幣韌性,未來走勢看 “內外協同”
盡管市場存在分歧,但近期推動人民幣升值的核心邏輯已逐漸清晰,且這些因素也將成為未來人民幣匯率保持韌性的關鍵:
其一,外部壓力緩解。美聯儲降息預期壓制美元指數,非美貨幣普遍擺脫貶值壓力,人民幣無需再單獨面對 “美元強、人民幣弱” 的被動局面;其二,國內政策托底。國內穩匯率政策 “張弛有度”,既未過度干預市場,也通過政策工具穩定市場預期,疊加權益市場表現向好,吸引外資持續流入,形成 “匯率 - 資本流動” 的正向循環;其三,央行預期引導。人民銀行持續強化與市場的溝通,明確 “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 的立場,有效減少市場對匯率單邊波動的擔憂,避免非理性交易放大匯率波動。
對于下一階段走勢,人民銀行已明確表態,將繼續依托市場供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后續需重點關注兩大變量:一是國內穩增長政策的落實執行效果 —— 若消費、投資等內需數據回暖,將從基本面支撐人民幣;二是中美經貿磋商的推進進度 —— 若四季度中美關稅博弈達成互利共贏結果,將顯著增強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為匯率升值提供更強動力。
結語:匯率走向 “6 時代”,需耐心等待 “內外共振”
當前人民幣匯率正處于 “關鍵觀察期”,美聯儲降息預期提供了外部利好,國內政策與市場信心則構筑了內部支撐,但 “重返 6 時代” 并非一蹴而就。短期來看,人民幣或維持 “偏強震蕩” 格局,升值節奏將隨美元走勢、國內經濟數據、中美互動等因素動態調整;長期來看,只有當內外環境形成 “共振”—— 外部美元持續走弱、內部經濟穩步復蘇,人民幣才可能具備持續重返 “6 時代” 的條件。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無需過度關注匯率短期波動,而應聚焦中國經濟基本面的長期向好;對于外貿企業,可借助匯率避險工具對沖波動風險,理性應對市場變化。在 “穩” 字當頭的政策基調下,人民幣匯率的韌性將持續凸顯,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的貨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