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 Q2 業績公布,全年業績指引上調成焦點
當紅海危機的硝煙仍在曼德海峽上空彌漫,當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陰影反復籠罩北美港口,馬士基卻在哥本哈根的財報發布會上甩出了一顆重磅炸彈 ——2025 年第二季度息稅前利潤(EBIT)8.45 億美元,全年業績指引逆勢上調。這個在全球貿易 "驚濤駭浪" 中交出的成績單,與其說是一家企業的勝利,不如說是航運業重構邏輯的公開宣言。
被改寫的游戲規則:從 "運價依賴" 到 "生態掌控"
海運板塊 4.2% 的運量增長,藏著比數字更鋒利的行業信號。馬士基的亞洲出口貨量撐起了這份增長,而背后的推手是 6 月全面落地的 "Gemini 合作聯盟"。首月可靠性得分突破 90% 的網絡體系,正在顛覆航運業 "重運力、輕交付" 的傳統玩法。當競爭對手還在為紅海繞行帶來的額外成本焦頭爛額時,馬士基用 "準時率" 這個硬指標,悄悄將客戶的供應鏈綁定在了自己的網絡里 —— 這解釋了為何在運價持續承壓的背景下,其海運收入仍能同比增長 2.4%,達到 85.72 億美元。
物流與服務板塊的爆發更具顛覆性。39% 的 EBIT 增長、利潤率從 3.5% 躍升至 4.8%,不是簡單的成本削減故事。當行業還將物流視為 "海運附屬品" 時,馬士基已經用 1.75 億美元的季度盈利證明:通過整合報關、倉儲、多式聯運的 "端到端" 服務,物流業務完全可以成為獨立的利潤引擎。這種能力在北美以外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 —— 那些對供應鏈穩定性要求更高的新興市場,正在用訂單投票,將馬士基從 "承運人" 推向 "供應鏈管家" 的位置。
碼頭板塊的 9.9% 貨量增長,則是這場生態戰的最佳注腳。46.1 億美元的 EBIT 同比增長 31%,背后是 Gemini 聯盟帶來的箱量紅利 —— 當海運網絡與碼頭運營形成閉環,馬士基實際上掌握了從 "箱子到港口" 的全鏈條話語權。15.4% 的投資回報率(ROIC),比任何宣言都更直白地宣告:誰掌控了基礎設施與運營網絡的結合點,誰就能在行業波動中站穩腳跟。
貿易版圖的 "暗線轉移":被低估的非北美韌性
馬士基將全球集裝箱運量預期從 - 1% 至 4% 上調至 2% 至 4%,這個看似微小的調整,實則撕開了全球貿易的新裂縫。北美市場的疲軟早已不是秘密,但非北美地區的韌性卻被持續低估 —— 東南亞制造業集群的崛起、中東能源貿易帶動的物流需求、拉美資源出口的復蘇,正在構成一條繞開北美核心圈的 "新絲綢之路"。
紅海危機的 "全年持續" 預判,更像一面鏡子照出行業新現實。當每周有超過 100 艘集裝箱船被迫繞行好望角,額外增加的 3000 海里航程不僅推高了燃油成本,更重塑了航線價值排序。馬士基碼頭業務在中東、南亞的布局,此刻正轉化為應對危機的 "地理溢價"—— 那些靠近新興市場的樞紐港,正在取代傳統歐美大港,成為供應鏈的新錨點。這也解釋了為何在資本支出同比增加 41.4% 的情況下,馬士基仍敢上調自由現金流預期至 2 億至 10 億美元 —— 它押注的,正是貿易版圖轉移帶來的長期紅利。
多米諾骨牌已倒:誰在為這場重構買單?
航運業的靈敏度分析從來沒這么尖銳過。馬士基的數據顯示,集裝箱海運運價每變動 100 美元 / FFE,下半年 EBIT 就會波動 7 億美元;運量每增減 10 萬個 FFE,利潤則對應變動 0.1 億美元。這組數字的潛臺詞是:定價權正在從 "市場供需" 向 "網絡掌控者" 轉移。當馬士基能用 Gemini 聯盟的可靠性鎖定客戶,運價波動對其影響的彈性正在減弱 —— 而那些依賴單一航線、缺乏網絡協同的中小航企,將成為波動的主要承受者。
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策略正在被迫改寫。以往 "押注低價海運" 的邏輯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 "為可靠性付費" 的新規則。一家珠三角電子代工廠的負責人透露,他們最近將 20% 的歐洲訂單從傳統航企轉向馬士基,盡管單箱成本高了 12%,但因準時交付避免的生產線停擺損失,反而讓綜合成本下降了 8%。這種 "成本再計算" 正在全球外貿圈蔓延,倒逼企業將供應鏈韌性納入核心競爭力考量。
國際物流的盈利邏輯也在重構。馬士基物流板塊 4.8% 的利潤率,給行業劃出了一條新底線 —— 那些僅靠簡單拼箱、倉儲差價盈利的企業,正在被 "供應鏈解決方案" 擠出市場。當物流與海運、碼頭形成協同,單一環節的利潤空間會被壓縮,但全鏈條的增值空間卻在放大。這意味著,未來的物流競爭不是單個節點的比拼,而是生態系統的較量。
風暴眼中的啟示:不是復蘇,是重構
特朗普關稅政策的 "特變量" 仍懸在頭頂,馬士基的狂飆卻給出了更清晰的答案:航運業的未來不在對 "好年景" 的等待里,而在對 "不確定性" 的駕馭中。當一家企業能在紅海危機持續、地緣沖突加劇的背景下,靠運營優化和網絡協同實現增長,說明行業的競爭維度已經徹底升級 —— 從 "賭周期" 到 "建系統",從 "拼運力" 到 "控生態"。
馬士基的財報與其說是一份成績單,不如說是一份行業重構的宣言書。那些還在糾結運價漲跌的玩家,或許該抬頭看看:航運業的權力天平,正在向那些能掌控 "可靠性、韌性、協同性" 的玩家傾斜。這場靜悄悄的重構,終將決定未來五年誰能在全球貿易的棋盤上,落子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