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W 成交方式變革,外貿企業何去何從?
在國際貿易領域,EXW(工廠交貨)成交方式正經歷顯著變革,對我國外貿企業影響深遠。過去,海關報關系統未明確 EXW 方式,許多以此成交的出口貨物只能按 FOB 申報,操作相對簡單。但如今,海關已規范 EXW 成交方式報關流程,這一變化給外貿企業帶來諸多新挑戰。
從報關流程看,以往模糊處理不再可行。按規定,EXW 出口報關單需在 “雜費欄” 如實填報境內工廠至輸出地點裝載前的運輸及相關費用、保險費。例如,深圳某電子設備出口企業,過去將 EXW 誤報為 FOB,現在必須糾正。若不按新規操作,會被認定申報錯誤,影響海關統計準確性,企業可能面臨出口退稅憑證不實的風險,甚至被視同內銷征稅。
出口退稅方面,變化更為明顯。以前,外貿企業習慣以 FOB 價計算退稅。如今 EXW 成交方式下,需將 EXW 價轉換為 FOB 價,即 FOB = EXW + 國內段運費 + 國內段保費(若有) + 清關費用。這要求企業精準核算各項費用。如寧波一家服裝出口企業,因未準確換算,導致退稅申報出現離岸價超范圍疑點,影響退稅進度。而且,稅務部門對 EXW 成交方式下貨物實際出口情況、運輸費用合理性更為關注,企業需提供更多單證證明。
成本核算也受到波及。過去,企業采用 EXW 成交方式,成本核算相對簡單,僅需考慮貨物出廠成本?,F在,因需明確雜費,企業需詳細統計國內運輸、保險等費用。廣州一家家具出口企業發現,精確核算后,成本比預估高出 8%,這壓縮了利潤空間,企業不得不重新評估定價策略。
面對這些變化,外貿企業需積極應對。一方面,加強與貨代、報關行合作,確保報關單準確填制,尤其 “雜費欄” 信息真實完整。另一方面,財務部門要深入了解新規,準確換算 FOB 價,提前準備齊全退稅單證。同時,企業應重新審視成本結構,合理調整產品定價,提升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總之,EXW 成交方式變革雖帶來挑戰,但也促使外貿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更好適應國際貿易規則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