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首條第五航權貨運航線:中歐物流新引擎
這條中捷首條第五航權貨運航線的開通,遠非簡單的航線新增,而是航空物流領域對 “高效跨境流通” 的深度實踐 —— 當第五航權解鎖 “一次飛行、多點覆蓋” 的靈活中轉,疊加航司直營定班帶來的穩定性,傳統中歐貨運中 “中轉繁瑣、時效波動” 的痛點正被打破。
值得關注的,還有航線背后的網絡輻射潛力:俄斯特拉法機場對中東歐市場的快速觸達能力,是否會催生 “中國 - 捷克 - 中東歐” 的三級物流網絡;直營模式下,航司如何通過運力動態調配平衡成本與時效,尤其是面對電子元件、生鮮等不同品類貨物的差異化需求;以及該航線與中歐班列的協同空間,能否形成 “空運時效 + 鐵路成本” 的互補生態。
其新意義更在于,它不僅是中捷貿易的 “加速器”,更成為中國航空物流參與全球規則制定的縮影 —— 第五航權的高效利用,展現了從 “被動適應航權規則” 到 “主動布局國際網絡” 的轉變,而直營定班的標準化實踐,則為全球航空貨運提供了 “穩定可預期” 的中國方案,推動中歐貿易從 “貨物往來” 向 “供應鏈深度融合” 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