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 用戶數據波動與全球市場拓展態勢
6 月 4 日消息,市場情報公司 Sensor Tower 的數據顯示,拼多多控股的全球折扣電子商務平臺 Temu,其美國每日用戶數在 5 月份出現了大幅下降,降幅高達 58%。這一顯著變化成為 Temu 在美中貿易戰復雜局勢下所面臨眾多挑戰的一個突出體現。
長期以來,Temu 憑借極具吸引力的低價策略,迅速在美國電商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收獲了大量用戶。然而,中美貿易關系的持續緊張給 Temu 的運營帶來了諸多阻礙。5 月 2 日,白宮終止了允許中國公司免關稅向美國運送低價值包裹的最低限度做法,這一政策調整猶如一記重錘,直接沖擊了 Temu 原本的運營模式。此前,Temu 長期利用該政策,將商品從中國供應商直接運送到美國消費者手中,有效控制成本,從而維持商品的超低價格。政策變動后,Temu 不得不做出戰略調整,削減在美國的廣告支出,并對訂單履行策略進行了改變。
根據咨詢公司貝恩公司收集的數據,自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全面征收貿易關稅以來,Temu 的銷售額增長和客戶增長率均大幅下滑。與競爭對手 Shein 相比,Temu 所面臨的困境更為嚴峻。數據顯示,關稅迫使兩個平臺都提高了價格,但一年之后,Shein 的每位客戶消費金額有所增加,Temu 卻陷入了增長瓶頸。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師西緬?古特曼在 5 月份的報告中指出,豁免期結束后,Temu 的參與度急劇下降,并表示如果當前的關稅環境持續較長時間,Temu 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威脅很可能會繼續減弱。
不過,在 Temu 美國市場遇冷的同時,其在非美市場卻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 Temu 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 4.05 億,其中 90% 來自非美地區。為了應對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Temu 早已經開始積極布局全球市場,弱化對單一美國市場的依賴。
例如,Temu 大幅削減在美國的廣告投放,轉而將資源集中投入到歐洲核心市場,在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五國展開高強度廣告攻勢,同時還將僅適用于美國的 “延遲到貨免賠付” 消費者保障政策擴展至歐洲。
在運營模式上,Temu 也在進行積極變革。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沖擊,Temu 將重點放在非美區半托管模式的賦能上。通過本地倉發貨,商品配送時效從跨境直郵的平均 15 天大幅縮短至 3 - 5 天,物流成本顯著降低,有效解決了全托管模式下履約效率與成本的難題。
同時,Temu 通過 “強制遷移 + 政策激勵” 的方式,推動賣家從全托管模式轉向半托管模式。一方面,在 4 月底前完成全量爆款商品從全托管到半托管的強制遷移,并借助 “跨主體一鍵搬品” 功能,實現商品信息、庫存數據的無縫對接,降低賣家操作成本;另一方面,為半托管賣家提供流量加權、優先核價對接等權益,聯合 DHL 推出 “本地對本地” 物流解決方案,強化本土化履約能力。
在歐洲市場,Temu 以半托管模式為核心,從多個維度進行市場開拓。設立區域運營中心,組建本地團隊深入了解消費需求,并開展大規模廣告投放;要求賣家構建歐洲本土貨盤,實現 “本土化生產 + 一件代發” 的高效履約;針對歐盟增值稅新政及合規要求,加速布局本地供應商合作,通過本地化生產降低 15% - 20% 的商品成本,規避政策風險。
此外,Temu 在其他新興市場,如中東、拉美、東南亞等地也在積極挖掘潛力。這些市場呈現出消費需求旺盛、電商發展空間廣闊的特點。例如,中東市場逆勢增長動力強勁,東南亞市場交易量持續保持高位。Temu 針對不同市場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產品策略和運營方案,以適應當地消費習慣,滿足市場需求。
盡管 Temu 在非美市場取得了顯著的增長成績,但未來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全球不同地區的市場環境、消費習慣、政策法規差異較大,如何在各個市場精準定位、有效運營,是 Temu 需要持續探索的問題。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布局全球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Temu 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優勢,提升用戶體驗,以保持在全球電商市場中的競爭力 。